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双创服务 > 创业之星 > 浏览文章

寻找创意的盈利点 探索提高产品附加值之路(2)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3/21 14:03:56
导读:
    “细分市场,追求盈利。”这是老应的经营之道。对“简意空间”里的每一件商品,他都会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标准,更多的时候会强调市场细分,并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来制订价格。比如,一款IPAD风格的白色镜子只有巴掌大小,但标价68元,相对较高,老应认为这符合此类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在设计过程中,老应也会尽可能地简化工艺,“多一道工艺,出瑕疵的可能性就大一分,质量是盈利的重要因素”,他时刻不忘控制成本。
    除此之外,商品的体积、走货的速度、季节性销售等因素,这些直接考验小店存储实力的细节也不可忽视。细心的老应甚至会考虑商品的便携性,他的理由是来逛店的很可能是外地游客或离家很远的人,太庞大或不宜携带的商品就难卖了。除此之外,老应还关注小店风格的延续性和统一性,有些产品卖完就没有了,可有些产品会一直延续下去。比如,“简意空间”的相框是老应一直坚持做的产品,并且不断增添新的品种,“想到买相框就来我这里。”这样的延续性为“简意空间”创造了不少回头客。
    30万元的盈利让老应信心倍增,但摆在眼前最大的难题是用人问题。“要找到符合简意空间风格的营业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以中高端市场为目标,却背负着小店的资金压力,这使我在薪水和格调间存在两难。”老应认为,销售创意产品和在超市卖可乐不一样,创意产品往往不是人们的刚性需求,在买亦可不买亦可的状态上,导购的艺术尤为重要。
    “我们展示的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种艺术化生活的可能性。”老应说,一位能把一件设计作品的故事和情感准确传递给顾客的营业员,其素质和能力要非常不错,同样其待遇要求也不会低,这也是一项巨大的经营成本压力。他庆幸没有把店址选在闹市区,“这个行业的盈利周期很长,过高的房租很难维持”。老应认为杭州缺乏像北京的798、香港的兰桂坊那样人们耳熟能详的创意商品聚集地,这使得杭州虽然具备潜在市场却远没有形成商业氛围。同时,作为商品的设计者,老应也很关注知识产权问题,抄袭模仿的门槛过低,使大多数商家都倾向于经销成熟的商品,“没人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设计,这使得市场很难得到发展。”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增节向来关注创意产业,他觉得老应所遇到的用人问题也有解决办法——不妨将设计和营销剥离开来。“歌星有经纪人,画家也有经纪人,设计师应该也一样。”曹增节建议由专业的营销团队来销售设计师的产品,那么设计师就能潜心创新了。

    谁在消费创意商品?
    探索提高产品附加值之路

    在这个行业,很多人都是满怀着对创意的无限热爱而进入的。
    80后张慧珍就是其中之一。她现在的身份是“一是百是”时尚创意店的店长。这家店位于体育场路与中山北路口,销售各种富有创意的家居、日用、工艺家饰品,还有服装和配饰,此外店内还有一个小小的咖啡吧。
    “我喜欢有创意的东西,我在这里上班发现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张慧珍自豪地说,店里的商品,虽然不能说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市场上也很难找到很多的同类,这也是一种个性。
    “我们开店之初需要去找一些设计师的作品来卖。现在一年多了,会有设计师主动来找我们,希望在这里销售他们的东西。”张慧珍强调说,并不是设计师的东西就是昂贵的,一些手工做的小本或手工做的手链,只要十几元,一些带有心情表达的小徽章则卖几块钱。
    “简意空间”创意店的老应也做过客户资料分析,他认为刚装修完房子的小两口和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中年人是主要的客户群,他们往往具有消费的能力和选择的时间。
    “一是百是”的投入和产出率如何?张慧珍称只有老板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她强调,因为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人流量大是一个优势,尤其是周边商场搞促销时,她的店里甚至会出现排队付钱的情景。
    著名时尚评论家中国美院教授张辛可曾数次去过“一是百是”,在他的眼里,这是一家“时尚潮品店”。他觉得店里的创意商品能满足人们的一些精神或者说是时尚需求。“这家店,大方向是对的,但是这么大的面积,经营成本很高,这是经营者需要思考的。”张辛可的看法是,时尚创意店需要自有品牌,就好比服装需要品牌一样,而打造品牌的前期投入若是过大可能会对后续经营造成压力。
    “浙窑”总经理助理陈向文做过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杭州市场对创意商品的接受度尚不成熟。“创意商品往往是手工或是个性设计的,价格相对较高,有些人不能接受,有些人则无法理解创意意图。”陈向文透露,浙窑从成立到现在已有四年,一直处于不断投入阶段,虽然这里不久也会开出相应的创意商品旗舰店,但近两年内的盈利点并不在这家店上。他认为现在是创意商品市场的培育阶段,在这个行业里,更多的从业者还在引导人们关注创意商品,然后再慢慢地开始消费创意商品。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增节指出,商家除了培育市场,还要积极探索一条追求创意商品高附加值之路。英国曾是制造业大国,后来渐渐失去了这个地位,为了获取更高的附加值,英国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概念。有资料显示,在英国,2000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超500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年增长率是其它产业的3倍,达到9%;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占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
    而日本以1970年的大阪万国博览会为契机,提升各种设计能力,使得日本在建筑、视觉传达等领域逐渐呈现出自己多元的创意特色。

    它是下一轮的投资热点?

    曹增节认为,现实的市场对创意商品存在一些错误的解读。
    “按理说,创意产品是一种高附加值商品,自然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人在消费。”曹增节发现,事实上很多创意商品店在卖的是一些单价便宜的商品,市场定位不准确。这可能跟一些经营者认为消费市场还没有成熟,希望用低价来打开市场有关。但长期下去必然会打击设计者的信心,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曹增节觉得,市场应当开发高端创意产品,而这些并非光有政府扶持就够了,还需大批资金的投入,“风投和游资不妨关注这一产业,打造创意商品的自有品牌可能是下一轮的投资热点。”事实上,在此之前美国人已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 的宣言。早在1992年,《纽约时报》就评论说,“微软的惟一工厂资产是员工创造力”。
    不过,浙江大学副教授张彦认为,创意产业在中国是新兴产业,同时也是小众产业,就投入回报比来说,还存在较大风险。对于有志于此项事业的人士来说,张彦认为,一是要有可持续的足够兴趣,持久的兴趣和爱好是维持和支撑该产业最直接也是最稳健的动力;二是在投入前要对市场有很好的预测和定位,在客户和受众的筛选上要有比较可靠的把握;三是要发展相关产品,在盈亏方面尽量做到基本平衡。
    有业内人士认为,创意商品或衍生品的市场开发目前还不规范,很多学校虽然有设计课程,但没有创意商品营销专业,而民间也没有系统的培训,于是对创意的理解也有不同标准。还有人认为,眼下该行业欠缺将文化创意产业转化为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经理人,这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发和运营创意商品时不能做出正确决策,迟迟找不到盈利点。
    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何永君在中山路上经营着人可艺术中心,这里有画展也有个性家居商品的销售,同时还承接各种学术讨论和小型高档会议。“投入和产出,现在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何永君认为这个市场是一个慢慢渗透的市场,好在杭州十分关注文化创意产业,有不错的大环境。现在,当有人在他的艺术中心看到墙上简化的艺术符号并加以评论时,他觉得这就是一次创意消费的启蒙实践。
    在创意商品与市场的对接过程中如何找到盈利点?何永君也在思索这个问题,但眼下他觉得距离还有点远。

关键词:创业故事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每日商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