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创新转型 > 低碳经济 > 浏览文章

低碳经济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10/27 14:10:45
导读:

    发展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种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发展,其核心是能源开发和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创新,途径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保证是人类生存发展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目的是使资源浪费更少,能源利用率更高,污染排放更低,经济效益更好,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严峻挑战的战略措施。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社会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摒弃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增长模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生态文明新路,否则必然是经济上丢票子,外贸上挨棍子,政治上丢面子,社会上惹乱子,发展上断路子,这是多么可怕、可悲啊!

    一是科学的决策规划体系
    推进城镇低碳化,对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的三生共赢的文明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要切实做到“三个纳入”,即一是纳入发展整体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可行,做到单位有目标,领导有责任,群众有要求,形成全民联动;二是纳入政府财政金融支持,按产值比例逐步加大投入,并逐步拓展各种投资渠道,确保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三是纳入监督考评体系,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标准,来评价干部政绩,并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真正把低碳经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城乡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使用建设等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资源能源的支撑力,形成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良性循环,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的政策引导体系
    从我们国家的政策导向看,我国的各项政策逐步向低碳经济倾斜。从长远来看,是不是应抓紧更新以下“六大基本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一是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低碳经济企业给与税收方面的实惠,支持和推动企业、公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二是积极地投资政策。加大对低碳经济产业的投资倾斜,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三是倾斜的财政政策。今年2月5日,我国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公共服务领域购车进行一定的补贴,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进行试点示范。四是灵活的金融政策。可以通过银行推动绿色信贷,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融资方式,并与国际金融机构广开合作之门,我国已经开始建立国内首个环境交易所,拓展了融资渠道。五是严格的采购政策。将低碳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规定低碳产品的采购比例,采购范围和采购标准,实施严格的采购政策,以此推进低碳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六是合理的补偿政策。我国正在加快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依照国际通用的“碳源—碳汇”平衡规则,生态受益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应拿出享用“外部效益”部分份额,对生态保护区进行补偿,以便形成互动。通过有效的交换形式,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使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

    三是合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原则,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公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限期治理、区域流域行业限批、挂牌督办等制度,形成各级人大主导、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环境执法机制。可以说,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国家下了大力气,出台了一大批法律法规,也组织了不少的执法检查,但现在仍然存在着许多法律落实难的问题。要害是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以罚代法不痛不痒。只有改革体制,完善机制的同时,抓好落实法制,确保依法执政,明确责任制,我们的低碳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四是深入的文化理念体系
    要以文化化人,生态养人。首先要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筑牢低碳的生活理念。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入手,推进低碳教育,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城镇低碳化建设实践。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养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其次要让低碳文化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考核,进入千家万户。将低碳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各高等院校教学计划,引导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树立低碳价值意识、低碳忧患意识、低碳责任意识。积极倡导合理消费,引导绿色消费,自觉减少过度消费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无序开发。推行绿色采购制度,推进绿色销售,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最后要有生动感人的载体。电视上有栏目,比如河南省等电视台就有一档专门宣传低碳生活和环境保护的节目《绿色时空》,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文艺上有节目,歌曲、曲艺、话剧等多种文艺形式宣传环保,生动活泼,深入人心;广大社团组织和科研机构要多开展一些宣传低碳文化的社会活动,加快建设低碳生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开展低碳文化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

    五是广泛的群众参与体系
    可以说城镇低碳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目前公众对低碳生活的关注度较高而参与度较低,对此必须推进低碳生活的社会化进程,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促进城镇低碳化进程。要采取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关于低碳的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镇低碳化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低碳意识和观念培养,自觉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城镇低碳化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社会的基础。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城镇低碳化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碳排放违法行为,推动低碳公益诉讼。

    六是现代的科技支撑体系
    没有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低碳经济就是一句空话。发展科技的根本出路我看不外乎三条要求,即:第一是让老百姓用得起,太昂贵了不行;第二是让老百姓用得住,老出毛病不行;第三是让老百姓用得会,太复杂了不行。具体的途径也不外乎三条,即:一是引进消化,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二是自主创新,自己创造核心技术;三是技术改造,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应用,不能成果千千万,生产不见面,也不能少数专家空忙,有实践经验的人旁观。为此,要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破长期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低碳关键技术、应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我国低碳经济的科技含量。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研发等已纳入我国 “863”、“973”等科技支撑计划。发达国家在这些技术上起步不久,我国的差距并不大。近三年来,中央财政的科技投入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尤其是去年,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预算内财政投入增加30%以上。从现实情况来看,发展低碳科技主要还是要拓宽几个路子:一是推广使用的路子,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二是综合发展的路子,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三是提高效益的路子,真正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七是新兴的产业经济体系
    企业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力量,是维护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对于低碳产业体系来说,我感觉应该是从以下九大产业入手,不断向前推进:一是环境保护产业。做到面向末端污染控制的产业,面向洁净生产技术的产业,面向绿色洁净产品的产业,面向生态环境功能服务的产业。二是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中央领导强调,要开发“城市矿山”。工农业废弃物是宝贵的物质资源,用好了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不利用将造成巨大浪费和严重污染。三是节能降耗产业。2010年国家共安排节能减排资金800多亿元。节能减排是艰巨的战略攻坚任务,也可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四是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现在世界各国都投入巨资,大力研究和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09亿元用于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五是健康产业。推行循环经济就是给老百姓送去最大的健康。食品、药品、住房、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与健康产业密切相关。因此与人人有关,市场需求无限,商机无限。六是服务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高达75%,美国服务业占GDP的82%,占国家税收的84%;英国服务业占GDP的86%;我国只有40%左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0%,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水平。服务经济、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三部分。其中新型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七是创意经济。创意经济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如创意工业、创意农业、创意商业、创意建筑业、创意旅游等等。国外学者在前几年就指出,全世界从事创意行业的人有1亿到1.5亿,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已经占到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八是低碳经济。2008年全球经济大幅衰退,但低碳行业的收入上升了75%。低碳行业正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九是甲醇经济。它既可以解除人类社会对正在不断减少的石油、天然气、甚至煤炭资源的依赖,又可通过对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回收循环利用,减轻或消除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跨越油气时代,解决能源问题新的可行性途径。

    八是开放的交流合作体系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或省市都没有能力单独解决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低碳经济发展,往往也需要其他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合作,才能解决国家间存在的利益差别,解决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所导致的矛盾,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把共同利益放在首位,取得共识,展开协调行动。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针对不同的需求,从立法层面、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以及科研层面等多渠道展开交流合作,才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领制高点。各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不能采取各自为政的做法,必须突破“造福一方”和“守土有责”的狭隘视界,坚持“造福八方”和“合作守土”的区域低碳经济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提高区域合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持合作的经常性和有效性。要做到在资金上互相支持,技术上互相转让,信息上互相提供,人才上互相流动,经验上互相借鉴,责任上互相承担,成果上互相分享,只有这样才能让低碳经济的发展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同时我们还要按照共同但有区别、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便立足各国的实际,共同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各自的贡献!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走出一条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为重要支撑点、以建设低碳城市为载体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转型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人民网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